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2018-04-23
作者:李栩然 来源:栩先生(ID:superMr_xu) 讲干货前,先来讲几个现象。 Part 1 第一个现象。 年前参加了单位的面试。来的许多都是名校应届生,从清北、人大到北航,甚至还有个别复旦、南大的学生过来面试。 这些学生能本科考入这些名校,基本也都是同龄人中的学霸级别了。 然后,按照我们单位的尿性,进入面试的大部分除了成绩好,还得是“学生干部”“党员”“文笔好”……所以看简历,全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,平均年龄大概也就二十二三岁。 在这群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人里,居然还有一个更突出的。 一个北大的年轻人,刚20岁不到,上学时要么年龄小,要么跳过级。 简历上看着非常清秀帅气,成绩也好的不得了,年年国家奖学金,大学期间发了核心,还是学生会主席,业余还要搞搞篮球队、话剧什么的。 大概就是德智体美全方位无死角发展吧,所以特别留意了下。 到了面试的时候,谈吐、气质、回答问题都无可挑剔,关键是非常从容大度,一副见惯大世面的样子,其表现给所有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 我们一个HR在现场悄声跟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评价: 第一次为自己单位感到自卑,怕留不住这么优秀的人才,他就该直接去外交部当发言人的。 HR一语成谶。 这个人最后没有来我们单位,因为对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而言,所追求的已经不是简单的“工资有多高”“有没有北京户口”“工作稳不稳定”之类的了…… 他们想要的,是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,是天花板足够高,是展现人生抱负、实现人生价值。 招聘结束后,一个在现场主持面试的高管说了一句话: 从他一开口,我就知道我们单位最多也就是他的一个起点。 Part 2 如果我只是不断去强调渲染这群年轻人有多优秀,那大概也就跟“你见过最土豪的行为是什么”“你身边的富二代任性到什么程度”一样,除了炫耀,毫无意义。 我真正想说的,是一个这几年越来越明显的现象。 我在现场的时候,曾经无聊地把所有面试学生的简历翻了个遍,再对比了下他们的表现,发现这些名校毕业、表现优秀的年轻人,大部分家境都很好。 他们的父母许多是省市公务员,是国企经理、学校教师,是公安局局长…… 当然,也有不多的几个学生,老家在农村,父母都是务农,属于特别努力考上名校的“金凤凰”。 虽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,但对比来看,却会明显发现在情商、气质形象和眼界谈吐上的差距。 而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年轻人,父亲是某省正厅级干部,母亲是大银行会计。 那天面试的人大概有好几十人,样本数并不算多,但趋势之明显,已足够让人震惊。 更令人震惊的是,早几年我进入单位时,同一批的还有不少家境不怎么样的,但这几年单位面试招人选人,家境好、学校好、自身优异的学生却越来越多。 这批人都是90后,正是经历了80年代改革初期的动荡,到90年代社会逐渐稳定后出生。 我们小时候,都看过比尔盖茨白手起家、爱因斯坦幼时白痴之类的鸡汤故事,但越大才越发现这个社会残酷的真相 —— 越有钱的往往越有钱,越优秀的往往越优秀。 马云的儿子在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; 柳传志的女儿从哈佛毕业先入高盛、然后执掌滴滴; 即使任正非那只能考上专科的女儿(关于他女儿的学历,现在很难查出来,但如果早期就关注华为的话,应该是知道的),现在也是华为的CFO。 至于王思聪…… Part 3 上面这个现象,我最早在知乎分享过,那时候还是2016年初。 这几年,我并不是每年都去现场参与面试,但每次去,只要我去翻翻简历,就会发现进入面试的优秀大学生里,家庭条件差的人越来越少,近乎绝迹。 我想起,2010年前后网上还有人讨论“寒门再难出贵子”,2013年,人民日报都还在报道“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”,但再后来,关于这方面的新闻和报道却越来越少了。 现在我才知道,报道少了,并不是因为这样的事越来越少了,而是,已经明显到不是新闻了。 2017年的时候,北京的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,说了一段石破天惊的话: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,你像我这种,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(孩子),衣食无忧,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,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,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,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,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,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。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,通俗来讲,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。 从农村出来的刘强东,发迹以后,曾经给自己的母校人大捐了一大笔钱。 然后发现,其中的助学金根本没人领。 因为太少有人大的“优秀贫困大学生”,符合刘强东制定的“困难标准”了。 这种贫困优秀大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,这两年越来越多地被当成是“阶层固化”的证据来讨论。 但可惜,这并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关键。 Part 4 这两年,我所在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一些部门,进来了不少这样优秀的年轻人。 就像前面说的,他们的家庭越来越好、学历越来越高,各方面素质都很出众。 我既见证了他们那精彩的简历,也见证了他们在面试场上的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自信。 很多人都很关心,这些家境优越、自身又很优秀的年轻人,工作以后表现怎么样。 下面,我来讲第二个现象。 和很多新人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不同,他们几乎在工作开始不久就表现得特别从容,办事有条不紊,说话不卑不亢。 比如其中的一个男生,虽然工作时间不长,但做事极有主见 —— 如果工作安排不合理一定会据理力争,而不会默默忍受;有时候工作出现了失误,也会大方承认。 从一开始,他就从来没有为房子、车子、女朋友之类的事情发愁过,和他交流时,聊得最多的除了全国各地的美食美景,就是北京政商圈的各种传闻轶事。 去年年底,我和他一起出差到外地。 很偏远,我们在那里没有分公司,接待什么都很成问题。 结果到了之后,他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—— 不仅下了飞机有公车接,住宿吃饭以及任务行程的衔接都特别好,各种游刃有余。 晚上吃饭的时候,我才知道,他的一个直系亲属正好在那个市里挂职当副手,于是小小地提供了下帮助。 我在看到他亲戚身上那种中层实权领导特有的从容、大度和威严感时,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他刚参加工作,就是一副见惯世面、波澜不惊的样子。 而他之所以有这么优秀的亲戚,是因为他们家也属于中上阶层。 对比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战战兢兢、谨小慎微,那种遇到问题就焦虑紧张到失眠的状态 —— 真的是第一次,深深地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。